移動互聯網未來趨勢
發(fā)布日期:2016-03-29 00:00 來源:http://shengdetang.net 點擊:
移動即將成為未來互聯網世界的常態(tài)甚至是主流媒體渠道,如今半年度數據而言,已經有將近80%的移動使用量。雖然這個數據已經被預測在明年后即將區(qū)域緩慢增長的區(qū)域中,但是在硬件基礎已經基本到位后,未來的移動市場的增長或許將從基礎數量轉化為使用時長、使用習慣以及生活新方式等。
一直被設想的未來世界是否真的能夠在未來兩年間被達成?我們不妨來看看那些即將到來的趨勢中,是否真的能撬動市場發(fā)展規(guī)律。
行業(yè)整體趨勢:web已死,Internet永生
1、web已死,Internet永生
當大家都在說PC端已經步入傳統(tǒng)行業(yè),移動才是未來時代的未來。伴隨著這種論調傳統(tǒng)PC和互聯網企業(yè)紛紛轉型,當互聯網真正成為鋪開的網,而非一個個PC端節(jié)點的時候,人類處在”無處不連接“與”無時不連接“的時代。
而對于身處其中的營銷人士而言,也需要從以往爭奪點擊量、流量的傳統(tǒng)數據框架中跳脫出來,以海量移動數據為基礎的情景計算,才能成為下一個移動時代的賽點。
2、互聯網經濟從消費互聯網到智能化產業(yè)互聯網
另外一個重要移動市場趨勢就是當移動下游消費已經趨于穩(wěn)定,互聯網經濟從消費互聯網到智能化產業(yè)互聯網。
更大的市場空間可能會來自各個產業(yè)在基于互聯網運作上的突破,也就是我們現在一直在提到的傳統(tǒng)企業(yè)連接互聯網基因。目前這種還只是幾個企業(yè)的嘗試,但是從整個趨勢而言,這依然會成為最大的行業(yè)趨勢,未來也將是下一個移動市場增長點。
3、移動“大金融”
關乎民生的除了衣食住行,另外一個就是金融。移動支付之所以成為所有互聯網企業(yè)劍指的地方,無外乎是因為這關乎著最終的收益問題。在年前的紅包大戰(zhàn)后,對于移動金融的爭奪戰(zhàn)也未曾真的停止過。
在移動支付市場風波漸至的時候,更大的移動金融戰(zhàn)已經悄然開啟,甚至一直處于觀望狀態(tài)的銀行也被迫入局。京東、騰訊紛紛公布最新的移動金融戰(zhàn)略,再加上一直深耕移動端的阿里,“大金融”+“大理財”成為了市場爭戰(zhàn)的關鍵詞。
阿里推出了螞蟻聚寶APP、騰訊不久前也有了微眾銀行APP,京東金融則發(fā)布其APP 3.0版本,定位為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,都是都將目光聚焦于移動端“大金融”戰(zhàn)略。
移動設備: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
1、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 進入成熟階段
從今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率放緩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當今國內的智能手機顯然已經是必備設備,占據了手機總銷量的90%,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一個飽和期。
目前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,智能機的持有量已經接近飽和?;A移動設備的數量已經不再具有市場前瞻趨勢作用。于是大眾都將視線轉向可穿戴設備這個未來的移動設備增長點。
2、可穿戴從數量到質量
但是從今年可穿戴市場的情況看來,雖然出現了蘋果iwatch此類的手表式可穿戴設備。但是目前如果整個產業(yè)繼續(xù)朝著這種同質化道路前進。未來雖然市場上可穿戴設備的基礎數量會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趨勢,但是從產品的多樣性和特性而言,并沒有很好地被開發(fā)。
實際上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是基于貼身隨帶的屬性,所獲取到更為精準的個人信息數據,未來可穿戴設備的增值點,應該從數量轉到質量,從深挖數據價值開發(fā)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、持續(xù)的服務為主。
3、平板是否成為下一個遠古生物
當手機尺寸越來越大,也讓手機和平板的界限日益模糊。而以手機為主要設備的年輕人群體正在成為社會中堅力量,所有這些因素都讓平板電腦的未來變得岌岌可危,平板電腦也曾一度讓很多傳統(tǒng)媒體覺得找到了大救星,但目前來看,這些傳統(tǒng)媒體需要繼續(xù)尋找”新救星“了。
移動形態(tài)拓寬
1、物聯網:從理論到落地
物聯網這個概念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被提出過,只不過當年這種互聯網模式更多的還只是模型,這種所以物品都聯網在實際操作上還是存在很多困難點。但是從今年智能家居、車聯網等一些物聯網先行模式的成熟,物聯網開始從理論落地到實際。
同時當前多種物聯網應用將手機作為多種核心控制中樞,將物聯網智能應用與工控應用結合,例如用手機控制電器開關、門鎖等,現在這種趨勢正向平板電腦、可穿戴設備延伸,出現了通過 Watch智能手表開啟車庫門等應用。
2、人工智能 不是形態(tài)而是思維
對于人工智能一直是大家對于未來世界的最大期待之一,那些電影中的人工智能,無論造型好看與否都十分的拉風。而在現實生活中,也有在各大展臺上展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。
但是這些更多的還是技術展會,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走向,更為現實的看法還是集中在人工智能計算上。最熱議的一個觀點就是,未來搜索的發(fā)展就應該人工智能的最佳體現。移動互聯時代,搜索絕非簡單的能找到資料,而是基于情境計算的推薦。
人類處在”無處不連接“與”無時不連接“的時代,海量移動數據為情境計算提供了良好基礎,這不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。